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学校整合能源研究所优质科研资源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成立的首批科教融合示范学院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70余人,其中具有国家级称号以及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16人,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能源材料、先进能效与低碳能源政策等方向拥有高水平研发团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现拥有国家秸秆气化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效与低碳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已与美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院先后承担各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重点研发等课题200多项。荣获“全球能源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高等次科技奖励70余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概述: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清洁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熟悉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技术方法、具备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能力,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1.“2+2”小班教学。学院主导 “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研究所主导建设“专业方向课+特色实践课”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一对一”导师培养。学院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学术团队,接触优秀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实验,启迪创新思路、提高研学技能。
3.多层次实践体系。构建工程基础训练、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创新训练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专业实践体系,设立院所联合基金,形成以学生为主、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4.多形式奖助机制。在贯彻落实国家设立的各种奖助贷政策的基础上,设立学业奖学金、进步奖学金、企业基金、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等多种形式的专项奖学金,加大奖助支持力度。
5.国际化交流平台。依托能源研究所良好稳定的国际交流平台,开设“外专大讲堂”,聘任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选派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研修学习,感受学科前沿,开拓国际视野。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热力发电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保护、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待遇优厚。
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