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行走的课堂|能源学部“沿黄寻迹”红色文化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 2024-07-19 浏览次数: 10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年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7月15日下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部“沿黄寻迹”红色文化实践团走进滨城区杨柳雪村,通过走访调研和实践参观,了解杨柳雪村的奋斗史,探寻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由百姓自发筹资修建来缅怀周恩来总理的纪念祠堂,位于杨柳雪村的怀周祠表达出杨柳雪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参观周恩来同志用过的生活实物以及墙面的各种照片、橱窗里的文献资料,重温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历史,缅怀周恩来总理的光辉业绩,切身感受到周总理“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爱党爱民情怀以及“六个杰出楷模”的终生奋斗精神,让成员们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仰之情。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来到感恩祠,在周恩来总理雕像前,全体成员三鞠躬,深切缅怀周总理。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杨柳雪村村史馆,通过实践参观,实践团了解到杨柳雪村的历史,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将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棉区的一面红旗”,实现了粮食、棉花双高产,成员们深深被“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敢为人先、为民造福”的杨柳雪精神所感染。同时,实践团走进杨柳雪村老党员家中,从他们的口中了解杨柳雪村的变迁。一位老党员向我们分享到:当初的杨柳雪村面对盐碱地的难题,全体党员艰苦奋斗,牢记毛主席曾说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凭借着战天斗地的精神,最终引来了黄河水,扫掉了地上“雪”。采访过程中,成员们感受到老一辈党员对于党和国家的热爱,作为青年学子,更要紧跟党的脚步,助力民族复兴。


  最后,实践团走进了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参观了“鱼养在网箱里、蔬菜种在鹅卵石上、食用菌种在套棚间”的一体化智慧循环模式。讲解员向实践团介绍到,通过这种模式,产业园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借助一体化数字平台,促成了水、地、人、电“四个节约”,达成科学共生的“六个0”标准,为当地带来了每年80万元的收入,实践团成员们切身感受到生态农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被滨城区独特的红色文化所吸引,领会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真挚情感,也了解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用奋斗谱写青春篇章。